作者:李文
内容摘要:
时光回到2001年,国内心脑血管中成药品的龙头企业天士力公司,随着规模和市场扩大,也开始遇到成长型企业普遍会遇到的管理瓶颈——因为业务扩大,许多工作不能归口,部门间推诿责任,员工执行力低。时任天士力公司总经理的作者由此萌生出一个大胆设想:能否在企业中推行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,将大量隐藏在组织经营活动中,游离于职能管理之外,没有被明确提出来,也没有被系统管理起来的一次性任务或活动,转化为项目进行系统化管理?说干就干,于是他和团队放胆行动。时至今日,经过12年的不断完善,这一管理模式对天士力的持续成长和重大项目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,企业经营规模从1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12年的94亿。
为什么项目化管理适合中小企业?中小企业最大的特征是灵活,最大的约束是资源短缺。因此,中小企业若想生存和发展,最适宜的管理模式一定不是固化的,而应该是灵活动态的。这种管理模式应该能够激活中小企业的优势,同时又能弥补它的弱势,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,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最佳途径。
作者根据自己在天士力十多年的管理实践,认为在企业的初创和成长时期,最适合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方式,因为这个阶段的企业,各种资源非常有限,只能集中力量做几件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情。
项目化管理可以让中小企业得到四样好处:一、客户盯得住。用项目做平台,可以快速抓住和满足客户需求。二、战略抓得牢。通过项目来承接战略,可以量化考核,增强执行力。三、人才出得来。项目化管理为人才提供了自我实现的舞台。四、创新成本低。把钱花在刀刃上,避免浪费。
一般而言,中小企业实施项目化管理,从开始试点探索到全面实施并且形成制度化、系统化、流程化,整个周期需要一年时间,通常要经过五个阶段:第一阶段:理念认同。在此阶段变革发起人要通过各种方式说服和培训各级管理人员,用亲身经历说服大家共同参与讨论,一起解析具体问题和矛盾,研究解决方案。第二阶段:探索试验。针对组织运营中遇到的紧迫任务或急需解决的问题,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先把几个主要任务进行立项,尝试性地组建跨职能项目小组,按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实施。第三阶段:整体启动。在探索成功的基础上,企业可在整个组织中实施项目化管理,设立项目化办公室,由一把手或办公室主任兼任项目办主任,与高管团队一起负责公司多个项目的立项、计划、跟踪、评估、协调和总结,在这个阶段可以同时运行和管理十个以上的项目。第四阶段:制度固化。在此阶段,项目化管理的内容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紧密结合,建立项目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,将这一管理体系全面植入企业的各项制度中,形成企业新的机制。第五阶段:深入人心。这时项目化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意识中,变成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,变成员工的工作习惯。
上述五个阶段在实施时还需要具体操作的步骤。尤其是在第二和第三阶段,必须将一些重要工作转变为项目,为此,作者又将这两个阶段的核心工作内容归纳为八个步骤。
天士力样本告诉我们,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激发出人的潜能,推动企业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帮助企业摆脱管理困境,用相对较少的成本一次性地把事情做对,以最快捷、最简单的方式获得成功。
——本文摘自《商业评论》
版权所有 深圳市新思维跨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54584号-1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A8音乐大厦1567房
联系电话:0755-28765962 邮箱:service@sznewthink.com 微信:SZnewthink